詳細說明
2016年下半年,盡管中國實體經濟開始出現復蘇的苗頭,消費者購買力亦有上升的趨勢,但與此同時,中國經濟亦面臨世界新環境的挑戰。如何適應收入提升和消費結構變化,需要國家政策引導和企業家來思考。
7月5日,睿深行商業地產規劃總監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0發表了《中國經濟的年中觀察和前景展望》演講。
在房地產去泡沫,金融去杠桿的背景下,中國經濟需要適應新環境、拓展新空間、構筑新動力、以及金融防風險。沈教授認為,這四點,是中國經濟未來發展需要高度重視的方向。他分別展開闡述道:
從國際經濟力量趨勢的對比來看,美國與中國分別作為世界第一、第二大經濟體,在2010年后的變化趨勢越來越明顯。
中國加入WTO后經濟實力迅速上升,與之相對的美國,在經歷了3次甚至持續不斷的戰爭后,國力有所下降。盡管奧巴馬政府時期有所回升,但整體頹勢仍然存在。而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就任后,國際環境不確定性增強,甚至出現逆全球化趨勢。
從新生的消費崛起過程來看,中國力量無比巨大,但我們也要引導好理性消費和維持業務力持續、穩定增長。
高度不平衡的中國,在體制、匯率、資源以及與周邊國家關系方面,仍存在較大制約因素。
那么,特朗普政府掀起的反全球化浪潮,是否會對中國造成影響呢?肯定會。但我們如何理性、
因此睿深行商業地產規劃總監稱看來,經濟轉型升級需要創新驅動,可以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創新。他同時提出,中國應當堅持走全球化的道路,共筑世界命運共同體,充分利用國際分工,堅持有序開放,不斷學習、吸收與創新,努力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維護國際市場穩定,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促進國際投資的方面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