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巷工程居于巖石或土層中,周圍有一定的約束。由于周圍介質的阻尼作用,使地震波對地下工程影響減小,變形受到約束,與地面建筑震害不同。地震后,對煤礦井巷工程震害調查證明,在礦區內各類井巷工程都沒有顯示出從地面高烈度區到低烈度區,隨烈度衰減震害逐步減輕的規律。如唐山礦新風井位于極震區,鋼筋混土井塔斷裂,工業場地其它建筑物倒塌嚴重,但井壁沒有發現裂縫,僅將壁后注漿子開封口木塞鐵蓋震掉。
而并井筒比唐山礦新風井距震中遠三十多公里,井筒斷裂錯位,震害較礦新風井嚴重。從垂直方向看,地下震害隨著距地表深度的增加,呈指數曲線迅速衰減,到一定深度趨于常數。就所調查的立井井筒震害來看,在同一井筒周圍介質基本相同的條件下,隨深度增加而迅速衰減。喂料機可以在水泥設備生產線中使用。震害大多發生在距地表深度50米以內。
井筒工程地質條件和井巷工程圍巖的性質是影響震害輕重的重要因素。井筒震害多發生在沖積層段,若場地出現砂土液化,震害均比較重,井壁出觀裂縫,甚至斷裂錯位。根據煤炭工業部<抗震設計規定》,對采礦工程抗震設計有如下規定:新建井筒位置應盡量選擇在基巖穩定、表土層薄、工程地質條件較好的地段,不宜選擇在對工程抗震不利的地段,必須避開危險地段。